內容來自sina新聞
武漢市中心地塊10年隻準種菜不準開發
在高樓林立、寸土寸金的武漢市區中心,有一片80餘畝的土地隻用於種菜,這一"奇景"已持續瞭10年之久。這裡便是洪山菜薹最後一塊原產地。
2月3日,記者在洪山區洪山村雄楚大道看到,馬路邊上一墻之隔,有一大片被圍墻包圍的菜地。陽光下,紫色的菜薹長勢正旺。在城市包圍下,這塊菜地的形狀極不規整,呈"W形",東北角部分被馬路和房屋截斷。周邊有樓盤、小學,還有城中村改造農民回遷房的工地。
洪山菜薹為武漢"國寶級"農產品(000061,股吧),與武昌魚(600275,股吧)齊名。唐朝起被封為"金殿玉菜",成為貢品。而奇異的是,這一品種僅適宜洪山附近生長。原因是這裡的土壤含有豐富的鈣、鐵、鋅、磷等礦物質;另外,洪山和南湖之間"聚寶盆"的地形,形成瞭一片"暖冬小氣候",隻有這裡長出來的菜薹,味道才正宗。
洪山菜薹產業協會會長葉曉估說:"洪山種菜薹有1700年的歷史。上世紀90年代以前,洪山區是武漢市的"菜園子",武漢86%的蔬菜都是洪山區種的。"
葉曉估是位"老蔬菜",退休前曾任洪山區蔬菜局副局長,跟菜打瞭一輩子交道。他介紹:"上世紀80年代洪山的菜地面積有8000畝;到瞭90年代,變成4000畝;2000年隻剩1000畝;到現在,隻剩下這最後的80畝瞭。"
1998年,原空軍雷達學院一位教授給當時的武漢市長寫信,呼籲保護洪山菜薹原產地。
2004年,洪山區政府將這塊最後的原產地納入保護"紅線":隻許種菜,不許開發;並拆除瞭一批違章建築,將菜地面積從30餘畝,擴大到80餘畝,至今"留白"已10年。
楚天菜薹產業開發公司總經理樓光義算瞭一筆賬:周邊樓盤如百瑞景等,1平方米的價格已遠超1萬元,即便按照1萬元折算,這塊80餘畝的菜地價值也超過瞭15億元。
與這一天文數字相比,種菜顯然沒有經濟效益可言。按畝產3000斤算,這塊地每年約產2.4萬斤菜薹;按每斤300元計算,一年的收入隻有800萬元左右;要賺到這塊地現有的商業價值,要種200年菜。
背景
賣地容易種菜難
最後一塊原產地保護不易
2013年,洪山村曾一度想收回土地,用於城中村改造,但由於合同未到期,政府出於保護土地性質,也進行瞭幹預,最終沒能成功。
"其實純粹從經濟的角度講,當時把地退回去對公司是有利的,我們可以得到數量可觀的賠償。但洪山菜薹最後一塊原產地就沒有瞭,我們多年培育起來的這個品牌也毀瞭。"樓光義表示。
除瞭面臨被收回開發的可能性之外,這塊土地小氣候和土壤的變化也令人擔憂。
樓光義介紹,早些年在周圍建起樓盤之前,從原武鍋廠區的小坡上有地表水流下來,種菜根本不需要澆水。2006年以後不得不使用地下水澆菜,井越打越深,從最開始的6米,打到現在的13米。"主要原因是城市地面硬化後,雨水無法浸入土壤,造成瞭地下水缺乏,這不止是菜地的問題,而是整個城市的問題"。
為瞭保護這塊地的"風水",楚天菜薹公司做瞭農田水利改造,在地底埋下暗管進行灌溉,每隔3-5年做一次土壤改良。洪山區規劃部門還特地將菜地東北角一棟樓的設計高度,從30多層,砍成瞭十幾層,留出一個通風的"豁口"。
洪山區規劃局城鄉統籌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這10年,政府投入財政資金近千萬元,用於原產地保護。洪山區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塊80.13畝的土地,其中63.06畝的性質是農業用地,屬於國傢基本農田保護的范疇,不允許用作商業開發。
房貸嘉義水上房貸信用貸款銀行業務缺錢急用哪裡汽車貸款信用貸款房貸銀行利率比較任何問題免費諮詢
葉曉估建議,要保護這最後一塊原產地,要把菜薹種植產業做大做強,"菜薹做不起來,要原產地幹什麼呢?"另外,政府需要抵制誘惑,把"紅線"劃死,不允許任何單位有越界的行為。"政府要自己做好"守門人",不能光靠企業,企業沒有能力,也沒有動力去保護這塊地"。
新聞來源http://qd.house.sina.com.cn/news/2014-02-05/10022598579.shtml
留言列表